1. 遥控器发出的编码信号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必须发出波长范围在 940nm 左右的的红外光线,因为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二极管主要对这部分红外光信号敏感,如果波长范围不在此列,显然无法达到控制之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红外家电遥控器都遵循这一标准。正因为有这一物理基础,多合一遥控器才有可能做成。
2. 遥控器发出一串编码信号只需要持续数十 ms 的时间,大多数是十多 ms 或一百多 ms 重复一次,一串编码也就包括十位左右到数十位二进制编码,换言之,每一位二进制编码的持续时间或者说位长不过 2ms 左右,频率只有 500kz 这个量级,要发射更远的距离必需通过载波,将这些信号调制到数十 khz,用得最多的是 38khz,大多数普通遥控器的载波频率是所用的陶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 1/12,最常用的陶瓷振荡器是 455khz 规格,故最常用的载波也就是 455khz/12=37.9khz,简称 38k 载波。此外还有 480khz(40k)、440khz(37k)、432khz(36k)等规格,也有 200k 左右的载波,用于高速编码。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体化的组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收所需要的编码,就设计成以载波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只容许指定载波的信号通过。显然这是多合一遥控器应该满足的第二个物理条件。不过,家用电器多用38k,很多红外线接收器也能很好地接收频率相近的 40k 或 36k 的遥控编码。
3. 一个设备受控,除了满足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物理条件外,最重要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当然应该是遥控器发出一串二进制编码信号了,这也是不同的遥控器不能相互通用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上出现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有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这也是模拟并替换各种原厂遥控器最大的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开发家电设备的遥控子系统时还不采用通用的编码芯片,而是用通用的单片机随心所欲地自编一些编码,这就使通用遥控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4. 采用同样的编码芯片,也不意味着可以通用,因为还有客户码。客户码设计的最初本意就是为了不同的设备可以相互区分互不干扰。最初芯片厂商会从全局考虑给不同的家电厂商安排不同的客户码以规范市场,例如录像机和电视机就用不同的设备码,给甲厂分配的设备码和乙厂分配的设备码就区分在不同的范围内。
5. 采用同样的编码芯片、同样的客户码下,也不能意味着一定可以通用,因为对命令码的分配与使用上,仍然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遥控器编码芯片简单的支持数十种命令码,多的上千种,但遥控器往往只有数十个键,甚至只有几个键,如何从中选取这数十个键,这些键如何分配使用,不同的系统设计师都自搞一套,这样一来事情就更复杂化了。